“中华第一井”即古城一号井,因其结构奇特并封存了三万多枚秦简牍而被考古专家们称为“中华第一井”。井的结构十分考究,井圈直径在4.2米至4.5米左右,深达14.28米,井面距地表面3米。它是用43层套榫的木板叠砌起来的,每块木板长2米,宽30厘米,厚15厘米,以榫卯“中华第一井”结构依层叠砌,在木框与井壁间隙中填以青膏泥,井底是原生的鹅卵石,如此结构如此深度的先秦古井在我国尚属首见。从2002年6月3日在井里发现第一枚秦简起,一号井共发现秦简牍3万多枚,计20多万字,是二十世纪中国秦简出土总数的7.5倍。内容多为官署档案,涉及到当时社会、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、民族等方面。大部分简牍是秦王政26年(庚辰)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间的(公元前221年——公元前211年),一年不少,记事详到日月,是中国最为丰富、最为珍贵的秦代原始公文档案。它以鲜活的文字形式填补了秦代历史的大段空白,其大量的史料信息将独立构建起崭新的历史框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