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岩有83个唐代造像龛窟,造像内容大多反映唐代的社会生活。其中34号窟高1.5米,内刻观音、地藏、日光、月光4尊菩萨和立佛等,均高1.5米,属罕见之作。卧佛院最具规模和价值的,当数南北岩壁上开凿的55 个藏经洞内的大批石刻佛经。窟内镌刻着从唐开元11年(公元723年)至23年(738年),距今1260多年前的大量佛经。已刻经文15窟,刻字面积152平方米,共40 余万字。字为阴刻,见方1至2厘米大小,方格直行镌刻在每一窟内的左中右三方窟壁上。
从46号窟左壁释静泰撰写的“经论目序”中得知,“一切经论目序”来自“大唐东京(洛阳)大敬爱寺”。主要经目有《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》、《佛名经》、《大般涅槃经》、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、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》、《檀三藏经》、《妙法莲花经》等,是中国宝贵的石刻经库。刻经题记现存有“开元十五年”、“十七年”、“二十三年”等。其中,“开元十一年”、“开元二十一年卧佛院僧玄应书”等字迹尚比较清晰。据此可以肯定,卧佛及石刻佛经为盛唐时期的杰作。虽然卧佛寺院早已荡然无存,但从石刻造像及石刻佛经的规模,也可推测出当时卧佛院的辉煌和古普州经济文化的繁荣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