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岳卧佛院的卧佛,是全国现存盛唐时期最完美的摩崖造像,也是全国最大的左侧全身卧佛。它比大足宝顶卧佛镌刻的时间要早400多年。卧佛院内40 多万字的石刻经文,是玄奘传下来的全国最早的译经版本,堪称国家瑰宝。1998年,国务院公布安岳卧佛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卧佛院摩崖造像,以《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》最为壮观。释迦牟尼似一巨人向左侧身横卧在崖壁上,身长23米,头长3米,肩宽3.1米,背北面南,头东脚西,两手平放,闭目似睡。头蓄螺髻,双耳垂上各戴一圆形绽花耳环,头垫扁形荷花枕,体态修长,身着袈裟,曲眉丰颐,慈祥端庄。卧佛头顶后方雕立一半身环眼力士,裸上体,左手攥拳,作守卫状;腰间禅坐一弟子,面壁背弓,作侍候状;足裸前挺立一力士,威武雄健,作护卫状。全图雕刻精致,线条洗练,形象地展示出释迦牟涅槃"时超脱一切的幻想境界。卧佛的上方有一组释迦牟尼“涅槃”前说法的造像,中坐释迦牟尼,两侧分两层侍立九弟子、两菩萨、天龙八部,表情各异,既烘托出他们恭聆佛法的肃穆情景,又展现出护卫佛法的威严场面。
卧佛近景卧佛头顶后方,立一半身守卫力士,高1.9米,上身赤裸,左手握拳,环眼而视,洞察四周。卧佛的足踝处挺立3米高的护法力士,右手攥拳,左手五指大张,横眉怒目,威严逼人。卧佛上方刻有释迦牟尼说法图及“天龙八部”等,图中20余尊菩萨、弟子、鬼王、力士造像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,既烘托出他们恭听佛法、护卫佛法的严肃场面,又把释迦牟尼最后解说涅槃经时,诸弟子八部众悲泣、嚎哭、愁楚、凝重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卧佛左臂下方的石壁上,镌刻有宋兵部侍郎刘仪凤及其表侄雍涓(普州参军)的游记诗文。在卧佛对面崖壁间,分布着密集的唐代摩崖造像龛;多为平顶,长方形。如34龛,高1.5米,内造观音、地藏、日光、月光四菩萨立像,均高1.1米,虽风化严重,但仍可辨认。其造像尚属罕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