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女传授长寿面
每年五月初五的中午,武安人都要吃拉面。认为这天中午吃了拉面会“长命百岁”。后来武安人在过自己的生日或祝寿时都要吃拉面,日子一长,武安拉面就成了“长寿面”。提起武安拉面的来历,在十六沟有一个神话传说。
在很早很早以前,玉皇大帝的七个女儿,由于在天宫待腻了,很想到人间寻找生活乐趣。于是七位仙女驾着祥云来到白云山上。她们极目四望,山上树木葱茏,鲜花盛开,百鸟飞鸣,泉水潺潺,觉得这里是仙境美极了,便在山上山下玩耍起来。白云山下有个天池,她们越玩越高兴,七位仙女站立天池边,俯视水中的倒影,清澈的池水映出了蓝天白云,还映出了七位仙女美丽的面容。在大仙女的提议下,七姐妺高兴地在天池里玩水沐浴。玩的累了,也饿了,六位姐姐先后登岸穿好了衣服,就在石岩中砌灶做饭,享受野炊乐趣。七仙女玩性高,迟迟在池中不上来。等姐姐们把天宫的长寿拉面煮好了,她才磨磨蹭蹭地上了岸,她正要穿衣,突然飞来一只大雕衔住七仙女的衣服径直飞去。说来也巧,正好被打猎路过此地的山娃看见,他摘下弓箭直射雕头,老雕一受惊下一张咀,丢下了仙衣慌忙逃走了。七姐妹为感谢山娃的义举,特意为他做了一碗拉面吃。这位山娃那里吃过这么好吃的面,细细的,长长的,既筋斗,又可口,吃完了回味无穷。
回到家后,山娃将在山上遇见的奇景奇事一五一十地都说给了父母。父亲听后思悟了一会儿,面带着笑容说:“孩子,你在山上遇见的绝不是凡人,吃了仙人做的面肯定长命百岁。”娘过来也问孩子:“娃,你想想,那面什么样?用什么作调料?汤是什么汤?是清汤还是荤汤?年轻人想啊想啊,想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子午寅卯来,父母让他慢慢想别着急。从此,他不断回忆那天吃面的事,自己也不停地在琢磨,面是长长的,圆圆的,扁扁的,吃起来咸咸的,甜甜的,筋筋的,脆脆的,虽然知道好吃,就是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。一天七仙女给山娃托梦,将天宫长寿拉面的制作工艺传授于他,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反复试验,终于掌握了做拉面的技术,他用石磨上磨出的白面用盐水和面,将面和出有光泽,再用双手绕面,然后用刀切成条状,再用力拉开,放入泉水中,用柴火煮熟,食时浇卤即可。一直到了五月初五这天中午,山娃终于把制作独到、味道独特的长寿拉面做出来了。后来一传十,十传百在武安一带传开了,就成了武安拉面,凡到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吃武安拉面。不过吃来吃去还是拉面发源地吃的地道。如今十六沟的柴火拉面,附近的沙洺拉面,都是闻名瑕耳。